92岁巴菲特发言透露震撼信息?马光远解析丨新闻今日谈
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5月6日举行,在这场一年一度的“投资界春晚”上,即将年满93岁的巴菲特和其搭档99岁的芒格,进行了长达五个半小时的问答环节,回答了投资者近50个问题。
这次大会召开的宏观背景颇不平静:美国银行业动荡不安,债务上限谈判僵持,经济徘徊于衰退的危险边缘,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升温,人工智能正带来重大的机遇和风险。
谈及中美关系,芒格表示,当前中美经济关系之间存在紧张局势,但美国应该做的是跟中国搞好关系。中美进行自由贸易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,可以给美国带去更多的安全性和创意。
在谈到货币流动性时,巴菲特表示,并不担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,“虽然这些数字很大,但相信现金不是垃圾”。巴菲特在回答提问时称,硅谷发生存款银行危机十分惨痛。芒格进一步指出,越来越多的美国银行做得像投资银行,自己对于这种现状非常地不舒服,“这种环境是有毒的”。
这次股东大会似乎引得了更多关注,有何特殊之处?巴菲特和芒格对全球经济做了哪些评估?释放了怎样的信号?本文摘编自经济学家马光远先生在《新闻今日谈》节目的分析点评——
最大的特殊之处就是全球的疫情基本结束了,疫情结束以后,世界会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差?大家充满了焦虑,特别是我们看到,世界并不像大家想象的,疫情结束后一切回归常态,而是变得更加不确定。
全球目前处在一个各种不确定不断叠加的周期,这种叠加又带来更大的不确定。所以作为投资界的“神”,大家期盼他(巴菲特)能带来一些更加确定的东西,就好像一个人在某种恐惧下要找到一些依赖一样。
巴菲特在开场白中就称,过去几个月公司经历了很多的波动,这可能是二战以来最糟糕的情况。他同时也说到,对于明天跟未来并没有一个非常肯定的态度。您如何来解读他的开场白?他是否在暗示对于美国甚至世界经济的未来都持悲观的态度?
我觉得可能他从来没有这么悲观过,因为他从来是一个乐观主义者,回顾过去10多年,比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,巴菲特都是很乐观的,他对全球经济、对全球化、对中美关系、对人类科技等等,应该说很少这么悲观。我觉得他的这种悲观绝对不是无中生有,而是基于现实,可能现在是在他90多年生涯里看到的最难确定的情况。
我过去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,但是面对今年这样的情况,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博弈,美国一些非常极端的行为,在科技领域、在一些需要全球合作的问题上,现在根本没有合作精神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,全球的大国第一时间团结起来应对那场危机,这种精神我们看不到了。
从人类大历史的角度来看,这场疫情似乎在改变一些东西,过去我们达成共识的东西,大家维护的一些东西,那些过去我们费了很大精力建立起来的全球化的共识、市场的共识、全球合作的共识,现在都在被拆掉。
所以我觉得,对于巴菲特来说,他可能确实看不懂了,因为这个时代可能已经不属于他了。他为什么在今年第一季度大量抛股票,而且很少买,我认为他是正确的,因为的确看不准确。他们两位看惯了多少世事变迁,看惯了多少全球危机,现在看不懂了。对普通人来说也是这样,很多人现在内心是焦虑不安的。所以,我认为他说了一句实话,而且现实可能比他的话还要糟糕。
当前全球多个国家都面临通货膨胀的问题。巴菲特表示,通胀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,盲目地去大量印钞是很疯狂的行为,不应该再继续下去。如果通胀问题不解决,您觉得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?
我觉得通胀不是最重要的,通胀绝对不是全球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,而且通胀真的在回落。我甚至认为,哪怕没有美联储的暴力加息,美国的通胀也会回落。
因为过去一年多通胀的原因比较简单,一个是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断裂,再一个是地缘冲突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,也包括一些人为的“脱钩”行为的推动,当然还有印钞。这些行为今天都在停止,供应链也在修复,地缘冲突导致的物价上涨的情况也在恢复,全球贸易也在慢慢回归到疫情前,所以我认为通胀慢慢会回落。
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?是全球经济以外的一些问题——我们期待三年疫情结束后,全球经济回归到以前的轨道上去,现在发现,全球经济“脱轨”了,回不去了。
为什么这个轨道没了?就好比大家在爬一座山,登山的时候,大家共同建了很多梯子,现在很多国家在拆这个梯子,然后大家发现没有梯子可走了。我认为这比通胀要危险很多。
今年3月,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关闭,引发银行业动荡,时至今日美国银行业危机仍在蔓延,巴菲特表示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。您怎么看巴菲特对美国银行业危机的表态?
我觉得美国银行业的问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,就是美联储的加息。过去全球处在低利率时代,巴菲特说“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”,他潜台词是过去赚钱是很容易的,他认为低利率的时代回不去了。
现在,对于美国来说,利率提高到5%-5.25%,我认为美国经济承受不了。首先传导到哪里?首先传到美国的金融机构。过去,大家以很低的收益率买的一些银行产品,大家要退给银行,因为“现在有高收益的,我为什么还要拿着低收益的产品”,一旦退回去,银行的流动性就会出问题。
另外,暴力加息一定会让资产价格受到影响,美国的股市也好、房地产也好,其实都面临着很大的威胁,这个威胁背后是什么?是一连串的金融衍生品。金融衍生品本身的杠杆会让整个美国银行业的危机雪上加霜。
如果美联储仍然我行我素,继续为了对付通胀不计代价(加息)的话,美国的银行业危机可能刚刚开始。现在是三家(银行)倒闭,但这三家加起来的资产规模已经远远超过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银行业倒闭的资产规模了。
在谈到中美关系时,巴菲特表示,任何制造中美两国间冲突的行为都是愚蠢的。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,巴菲特表示中美关系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外交关系,试图打压中国的行为是愚蠢的。您怎么来看待他对于中美关系的表态?
全球走到今天,全球经济的繁荣、中国的崛起,包括美国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一个非常长周期的超级繁荣,是谁带来的?是中美合作带来的。
我认为目前的全球化应该是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四个阶段,大家越来越紧密地合作——比如过去生产一个产品,就是一个国家在生产,现在一个产品有上百个国家的零部件运作,全球合作推动了全球繁荣。
可是,美国现在想把过去它推动的全球化想给消灭掉,它想让全球化死亡,结果必然是中美两国承受。
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,不仅是贸易合作,还有产业链的紧密合作。从两国富豪榜的前10名,也能看出两国之间(产业链)的合作有多紧密。美国富豪榜的前10名,除了巴菲特,绝大多数都是信息通信技术、互联网、人工智能这些底层技术的拥有者。中国的前10名,除了第一名钟睒睒,以及一个香港地产商,其他大都是这些底层技术的应用者。也就是说,美国的技术在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市场效应,创造了巨大的财富。
所以芒格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,他说“中美合作一个很大的好处是,我们的很多创意可以实现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美国的很多技术之所以能赚钱,是因为在中国可以落地。
一个技术在不同国家能产生的财富机会是不一样的。一个新技术要在美国要落地,因为没有产业链,把创意变成真正的产品需要的周期就很长,而且它衍生出的财富机会不多。假定一个技术在美国可以创造5个财富机会,在欧洲可能有2个,在中国会变成10个。所以为什么苹果愿意在中国做这件事,因为它看到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机会。一旦把这个打碎,正如芒格所说,这是非常愚蠢的。
但我们回顾人类历史,在每一个大的历史关键节点,都是很愚蠢的。过去很多情况下,大国博弈的结果可能是最坏的结果,最终做出的选择一定是不理性的,不是按共赢去思考的,最终两败俱伤。过去200年,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重大灾难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。这是我非常担心的。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,这需要真的管控两国之间的分歧。
来源:《新闻今日谈》
编辑:王二丫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147小编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orientalclippings.com